2019/07/01 中國時報 魏怡嘉 、 林周義

王宗道醫師。(本人提供)
王宗道醫師。(本人提供)

黃瑞仁醫師。(本人提供)
黃瑞仁醫師。(本人提供)

衛福部近期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高血壓名列第8,國內患者更高達400多萬;而與高血壓息息相關的心臟、腦血管疾病也高居榜上的2、4名。其實2010年開始高血壓便年年上榜,每年奪去近6千條生命,然而根據健保資料分析,40歲以上患者竟有近半數控制未達標!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9成以上的主動脈剝離與血壓控制不佳有關,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心衰竭,並增加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呼籲高血壓患者應規律治療。乙型阻斷劑為常用的高血壓治療藥物之一,除了降血壓,更可以保護心臟;但傳統乙型阻斷劑易有疲倦、手腳冰冷等副作用,尤其是藥物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礙,更讓許多男性高血壓患者抗拒服藥。

黃瑞仁指出,患者理想的血壓值,一般希望維持在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0mmHg以下。黃瑞仁醫師分享,曾有一名患者,在治療前血壓就超標至160/100mmHg,服用傳統乙型阻斷劑治療,因無法忍受副作用,竟自己「當醫生」停止用藥,沒想到血壓一路飆升至200/120mmHg,才又找醫師求救。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說明,現已有專一性第三代乙型阻斷劑治療,能提高細胞產生一氧化氮而使血管擴張,相較於傳統乙型阻斷劑更有助於讓血壓下降,對中樞大血管動脈脈壓和動脈硬化的控制效果更好,健保也有給付。研究更顯示,轉用專一性第三代乙型阻斷劑藥物3個月後,因傳統藥物而有嚴重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從18%降到5%,中度及輕度者比例亦下降,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王宗道也提醒患者,只要持續治療,高血壓是可以穩定控制的。高血壓的藥物多元,若病患在服藥過程中遇到副作用,只要與醫師討論,醫師都可透過調整用藥種類或劑量來改善,千萬不要成為治療的逃兵,反而讓自己身陷更多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