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19/06/07 中國時報 許哲瑗 
中國時報舉辦「行動愛地球‧永續大未來」論壇,技嘉科技永續發展辦公室處長朱福政(左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王美文、中國時報副社長黃樹德與民眾座談。(陳君瑋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陳君瑋攝)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陳君瑋攝)

前言你能想像有天走進超市,近半的生鮮貨架都是空蕩蕩的?美味又營養的蔬果一夕消失?響應2019年世界地球日主題「與野共生」,《中國時報》6日在新北市政府舉辦「行動愛地球。永續大未來」論壇,邀集各領域專家分享經驗,共謀台灣生態、環保與永續發展的策略。

座談會由《中國時報》副社長黃樹德主持,行政院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首先以「在環保和城市發展間達到平衡」為題開場,探討如何建構符合人類需求,又能與自然共生的平衡生態系。

全台唯一應邀參與日本舉辦的「京都+20:2017全球環境會議」的新北市政府,由環保局副局長王美文分享「在現代生活中落實與野共生」,探討新北市如何跨局處成立因應氣候變遷的環保平台,號召民眾起身改變身邊環境,落實與野共生的理念。

公部門擔任領頭羊

另外,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也分享「台灣水資源現況與應用」,介紹台灣如何建立潔淨、永續的水循環體系,造就生物多樣性的榮景。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以及推動永續生態屋頂農園有成的技嘉科技永續發展辦公室處長朱福政,針對動物保育、環境教育、塑膠汙染及環境衛生等議題雙向溝通。

政院力推4大目標

蔡鴻德表示,氣候極端化日益嚴重,城市如何安全、健康永續發展,是各界須努力、正視的課題,行政院力推「清淨空氣」、「循環經濟」、「永續大地」、「改善水質」4大目標,從基本的食衣住行著手。

垃圾回收率達6成

蔡鴻德列舉,除了淘汰二行程機車、補助電動車,也推動垃圾隨袋徵收方案,設置資收大軍、村里回收站,落實垃圾分類,同時推動生質能源,減輕焚化廠興建壓力,另電子廢棄物中的金、銀、鈀、銅、錫及鎳,已透過回收技術的提升,將有用物質精煉再製,送回產業鏈使用。

「推廣環保有成,你我都有功勞!」蔡鴻德認為,過去台灣曾經是一座垃圾島,靠著公部門擔任領頭羊,邀集非政府單位投入,加上民眾環保價值觀翻轉,台灣垃圾回收率高達6成,在全球名列前茅,下月禁用塑膠吸管政策上路後,限塑成果國際有目共睹。

建物打造生態屋頂 一舉數得

技嘉科技永續發展辦公室處長朱福政。(陳君瑋攝)

你對於屋頂的印象是什麼?灰白水泥、斑駁油漆、還是雜亂無章的鐵皮?技嘉科技永續發展辦公室將公司頂樓打造成滿是樹木、草地、花圃、生態池,以及昆蟲、鳥類聚集的「生態屋頂」,降低建物溫度,也成為員工樂活心靈的綠空間。辦公室處長朱福政說,「希望透過民間企業力量,發揚綠化觀念。」

技嘉科技2009年發起「綠動計畫」,響應聯合國「Plant-for-the-Planet基金會」種樹計畫,迄今已為地球種下5萬6000棵樹,屋頂綠化面積高達800平方公尺,長年致力於推廣綠化觀念,今年更獲台灣科學教育館響應、合作。

回憶起2003年在公司建造生態屋頂過程,朱福政笑說,「滿地的馬陸印象深刻!」由於綠屋頂強調不噴灑化學物質或農藥,當時幾萬隻馬陸來襲,雖是無害生物,但一不小心就踩到,還會從頂樓爬進辦公室內,讓眾人頭痛不已,卻給了他重要啟發,「這才是與自然共存的方式。」

2014年綠屋頂因蚜蟲繁殖過量,吸引上千隻「瓢蟲大軍」前來掠食,意外證實了這一小小的生態系,正在都市的一隅間循環、運作,至今綠屋頂已有超過180種生物駐足,還有高達1萬株的植物與4座生態池。

朱福政說,生態屋頂推動之初,員工反應並不熱烈,隨著對外開放參觀,價值觀念的推廣及翻轉,生態屋頂獲得各界好評,員工才漸漸認同公司追求永續發展的價值。

朱福政說,生態屋頂計畫由「心」做起,「心」所指為「看世界的心態」,很多人認為環保觀念為人而生,但人類不過是世界循環鏈中,與生態共享的一部分,希望綠化議題能對外擴展,與社區、青年族群有更多連結,不只是企業的單打獨鬥,而是你我共同努力的目標。

降低水循環處理費 提高使用意願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陳君瑋攝)

台灣地形陡峻、降雨量集中,枯水期總面臨乾旱問題,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分配到的水量,只有全世界平均雨量的7分之1,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在論壇中提到,若能把民生、工業用水循環使用,可解決缺水問題,不過台灣自來水費便宜,「如何降低水循環的處理費用,提高使用意願,是最重要的課題。」

他以新加坡為例,過去因國土狹小、降雨量少,每人平均分配水量位居全球倒數第2,過半的水仰賴馬來西亞進口,政府為了找出對策,2005年起開發出非傳統的水資源,陸續建立5座新生水廠,將汙水循環再用為「NEWater」,大部分作為工業用水。

彭裕民指出,新加坡以國家力量進行示範工程,積極扶植國際級水資源科技公司,2010年水資源產業產值約67%外銷,高達25億美金,「這是中央政府結合民間資源,利用科技創造產值的最佳典範。」

水利署訂定2031年施政目標,再生水供應量達每日120萬噸、每日海水淡化量達50萬噸,並透過雨水貯留、回收工廠水等,創作更多新興水源,達到永續的水循環。

彭裕民認為,台灣也具備很頂尖的淨水處理技術,舉例來說,由水利署與工研院研發的緊急淨水設備「Qwater」,具有快組、機動性佳等特點,可結合於車體、船體應用,2015年烏來風災、2018年寮國水壩潰堤,「Qwater」即時進駐,提供重災區潔淨的飲用水,高效又環保的淨水設備,讓國際刮目相看。

彭裕民強調,工研院發展出城市汙水的高明醫術,在國際表現備受矚目,「如何讓技術被國際、被業界採信,是政府的責任」,希望政府能具策略性,扶植國內旗艦型廠商,以內需市場推動水再生模廠及水再生示範生活區等,勢必能創造水資源永續與城市發展雙贏。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