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 中國時報 徐養齡 

竹北食物森林工作派對將舊竹籃、市場淘汰的高麗菜等,加工成食物森林種植區。(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提供)
竹北食物森林工作派對將舊竹籃、市場淘汰的高麗菜等,加工成食物森林種植區。(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提供)

新竹縣榮獲「健康城市創新成果獎(健康環境獎)」。(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新竹縣榮獲「健康城市創新成果獎(健康環境獎)」。(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422地球日」是全球環保的重要節日之一,歷年來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積極致力營造「低碳永續家園」,不只在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前後,舉辦寓教於樂的親子環境教育活動,更鼓勵大眾天天響應環保。

新竹縣環保局整合產、官、學、研等資源,自2015年起與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合作,將新竹高鐵站旁世興空氣品質淨化區的草地,打造為全台第1座「食物森林示範基地」,並於去年底以「生態×循環×共享-竹縣食物森林+」為題,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榮獲「健康城市創新成果獎(健康環境獎)」。

參與人次達1000人次

近年來因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民眾更加重視「食」與環境、健康之間的關係,「在地低碳有機飲食」和「自種自食」更成為大家熱衷響應的行動。

新竹縣政府致力翻轉傳統城市綠化框架,仿效自然生態層次種植,如喬木果樹,灌木野莓類,以及地上的香草、蔬菜等可食作物。為了擴大食物森林的影響力、強化推動力度,縣府各局處團隊各依權責投入人、物力,輔以林區管理處、荒野保護協會等單位共同合作,齊心打造綠色城市。

迄今,縣內已有10餘所學校建置小型食物森林、50處以上的社區型食物森林,參與人次高達1000人次。去年亦巡迴13鄉鎮辦理15場次「廚餘再利用堆肥及食物森林(可食地景)系列講座」,培訓396位種子學員。

該系列課程教導民眾利用自家產出之廚餘製作堆肥,並將堆肥循環使用至現地建置的食物森林,生活中融入生態綠化及資源循環理念,自給自足種植可食作物更可降低食物里程的碳排放,身體力行減緩地球暖化速度。

淨灘體驗守護海洋生態

新竹縣政府配合世界地球日,舉辦大規模淨灘活動,守護海洋資源。(縣府環保局提供)
新竹縣政府配合世界地球日,舉辦大規模淨灘活動,守護海洋資源。(縣府環保局提供)

新竹縣政府提倡「減塑、廢塑、無塑」的理念,將口號轉為具體作為,今年配合世界地球日,舉辦校園海洋環境教育宣導活動及淨灘活動,盼提升縣民眾與學童對於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視,藉由淨灘體驗,讓民眾更了解海洋所遭受到的汙染,共同守護我們的海洋。

縣府環保局指出,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約1500多公里,四周的海洋生物資源相當豐富,生物種類將近有全世界10分之1,海洋資源雖然豐富,但也由於人類毫無節制的開發,所製造出來的汙染問題,不僅危及人類在陸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個超大型垃圾場。

新竹縣於2017年度成立海洋環保艦隊至今,已有62艘船隻加入環保艦隊,艦隊成員在出海從事漁業時,除了將攜帶出海的寶特瓶、電池及使用後廢棄漁網等帶回岸上外,同時進行海漂垃圾打撈作業,將海洋廢棄物帶回岸上分類回收。

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而今年即將邁入第47周年,本年度「說到做到愛地球」,為降低海洋汙染危害,從「愛護海洋愛地球」、「減少塑膠用品愛海洋」、「與海洋廢棄物說掰掰」做起,用行動證明,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從小地方做起,改變生活習慣。

由於人為活動所造成的廢汙水及廢棄物流入海洋,造成許多海洋生物誤食受傷甚至死亡,塑膠製品造成海洋生物誤食,漁業的廢棄漁網更會造成海洋生物纏絡,導致死亡。

環保局建議民眾多使用環保杯、環保餐具、環保袋等可重複使用器具,減少1次性產品的使用,降低垃圾的產生,做好垃圾分類與回收,在享受海洋環境帶給我們的美好之時,也同時能好好愛護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