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 04:11 中國時報 吳敏菁/彰化報導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黃燕萍。(黃國峰攝)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黃燕萍演講「兩岸城市合作與青年交流」時指出,城市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關鍵角色,兩岸間很多合作產業平台都停止,卻可以透過城市的靈活和機動進行突破,不要怕摩擦,從交流中發現差異性,才是促進學習、進步的動力。

黃燕萍指出,近10多年全球化出現很多區域經濟發展組織,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發展很多區域經濟體,區域體內資源互補,但對於區域外更重視競爭,城市越發被凸顯。

在經濟發展區域化過程,台灣面臨很大困境,台灣置身區域組織外,2013年只和大陸簽訂7個FTA,韓國等很多地區都多於台灣,投資貿易轉移效應就出現。

黃燕萍表示,兩岸合作至關重要,民間很多需求,值得在兩岸城市合作尋求突破,城市靈活操作,不涉及軍事、主權等,政治敏感性低;再者,政策試點能降低風險,合作聚焦能提升成效。

黃燕萍指出,從1990年開始,兩岸從零散交流到定期互訪,打造許多品牌,像海峽青年論壇等,大陸推惠台政策,為台灣青年進入大陸求學就業,提供平台。

「不要怕摩擦,有差異才是可喜、有意義!」黃燕萍說,兩岸最怕不交流,應發揮民間力量,注重交流實質成效、換位思考,才能彼此不停進步。

張東正:學習他人之長 交流注活水

彰化縣議員張東正。(黃國峰攝)

彰化縣議員張東正指出,城市交流是進步城市的象徵,青年交流更是占重要關鍵,交流能夠注入活水,就像閱讀一本活的書,能帶來嶄新的感受和啟發,進而促成改變的能量,建議彰化縣要多舉辦一些有意義的交流活動,朝向進步城市。

張東正指出,城市缺少交流,代表不能夠去開闊地接受訊息和溝通;交流不是單面向,是彼此互動,年輕人擁有活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透過互通有無,就能去學習別人的好、不一樣的地方。

張東正說,很多地方城市的優點,或許本身都不清楚,一旦開始交流,往往能從日常事務中學習到很多,年輕人在交流過程中,就能在吸收別人的長處中,帶給彰化城市未來發展結構的改變。透過交流活動也能將彰化城市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優點傳遞給其他城市,產生新的夥伴關係。

「年輕人交流,就像開啟一本活書」張東正表示,像是閱讀的歷程,每本書帶給人不同的收穫和感受,看同本書,第1次、第2次也會有不一樣的體會;過去青年交流機會較少,未來應多舉辦一些有意義的城市交流,讓未來更好,讓彰化縣、彰化市朝向進步的城市。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