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2日 04:11 中國時報 報導陳慶居(苗栗)


環保局運用無人機空拍技術,掌握並監督大面積營建工地防制污染作為。(陳慶居翻攝)


苗栗縣二行程機車數量

在台灣穹頂之下,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空氣,卻污染日趨嚴重,污染源則來自交通工具、火力發電、石化及傳產工業等,而空氣品質若達「紫爆」最危險等級,對人體有極度危害。為搶救台灣這片藍天、捍衛呼吸權,苗栗縣政府積極對工業區、車輛及其他污染源加強輔導與管制,大幅改善空氣品質。

針對工業區管制,要求業者降低生煤用量及強化末端污染防制設備功能改善,杜絕排放煙氣並降低霾害的危害。工業區也設空氣盒子及揮發性有機物連續監測設備,即時上傳空氣品質數據至雲端平台便於掌握,再搭配紅外線熱顯像氣體偵測儀等,有效監控廠商製程洩漏源。

在車輛管制方面,2014年起連3年,縣內二行程機車數大幅減少59.6%,並設空氣品質維護區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利用車牌辨識稽查取締。縣府也致力推廣綠色運輸工具,已設93站電動機車充電站及8站電池交換站,今年將引進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預定6月後陸續於苗栗、頭份及竹南3市鎮營運。

其他污染源管制方面,利用無人機空拍及地面縮時攝影等科技,進行空中及地面監控大型營建工程,今年再結合空氣盒子儀器,即時監控小尺度區域之PM2.5濃度,掌握其污染逸散情形。另整合超過100家次寺廟紙錢集中燃燒,宣導農廢回收及禁止露天燃燒等。

苗栗縣環保局代理局長陳華盛表示,落實節約能源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保護地球的重要措施,縣府全力協助公私部門減少能資源耗用與溫室氣體排放,輔導設置太陽能光電及風力發電系統。

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與分級認證制度」,苗栗縣去年獲得中部生活圈中銅級認證分數最高縣市,其中塭內更是榮獲中部生活圈第一個銀級認證的社區。低碳教育也深入校園,2017年在縣內2所學校建置「可食地景」,以活化校園閒置空間增加固碳量。

整合環境教育 發展慢活觀光


苗栗縣環保局去年在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苗栗山城環保大使選拔賽」,有328位大小朋友齊聚一堂,切磋比拚環境知識爭取至高榮譽,縣長徐耀昌(中)到場為選手加油打氣。(陳慶居翻攝)

苗栗縣三義及南庄在2016年通過國際慢城認證,成為全台唯一「雙慢城」縣市。縣府透過資源盤點及整合,發展慢遊、慢食、慢活亮點特色,推廣在地文化、歷史、美食、觀光、生態,以永續經營慢城理念,將環境永續、生態平衡概念扎根。

自環境教育法實施以來,整合縣內環境教育資源,有飛牛牧場、大湖四份水土保持教室、雪霸國家公園、西湖渡假村、台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BOT垃圾焚化廠、迴鄉有機驛站、華陶窯、台灣客家文化館及台灣油礦陳列館,計10處通過環境教育場所認證。

另有銅鑼竹森社區、竹南塭內社區及公館仁安社區等3處環保小學堂,在人力資源有389人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以及8971位環境教育志工加入環境教育行列。

此外,歷來國家環境教育獎獲環保署高度肯定,民營事業組有飛牛牧場和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榮獲第一屆及第三屆特優和優等。社區組有塭內獲得第四屆特優,苑裡山柑及銅鑼竹森社區獲第三屆與第五屆的優等。學校組有中興國小獲得第四屆優等。個人組,飛牛牧場特助徐白龍及西湖渡假村董事長鄭順福則獲第一屆與第四屆優等。

在環境教育推廣工作,更結合桐花祭、南瓜博覽會、國際木雕節、漁村牽罟及石滬體驗等國際活動,辦理創意環境教育活動,如客家好食趣、萌虎守護趣、守護石滬探索趣。2017年「幸福苗栗驚奇再現」列車停駐後龍,也有助提升縣民環境覺知,齊心努力打造宜居宜遊的幸福山城。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