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0日 04:11 中國時報 李怡芸/台北報導


遠東集團19日發表高齡政策白皮書,陳亮恭(左起)、康仕仲、徐業良、陳俊杉出席。(鄧博仁攝)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19日出席「2018遠東開創新猷論壇暨高齡政策白皮書發表會」致詞,邀集各方學者專家對高齡政策提出意見。(鄧博仁攝)

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今年3月底已達到14%以上,且8年後預估將達20%,邁入超高齡社會。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關注於此議題的同時也指出「出乎意料地受到各界高度關注」,針對智慧科技如何應用於高齡者的照護,以及由人性面探討長照需求,希望拋磚引玉引導社會各界深入討論高齡照護議題。

遠東集團徐元智紀念基金會與台灣大學、元智大學合作,19日舉辦高齡政策白皮書發表會,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專家及老人照護產業、NGO團體均出席參與討論。擔任《智慧科技於高齡照護之前瞻發展與應用》白皮書召集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指出,台灣人口結構的快速老化既是挑戰亦是機會,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衝擊,台灣社會不能只從增加照顧人力來思考,近年人工智慧風起雲湧,如何應用於高齡照護應是未來重要的策略與機會。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智慧醫療雖日新月異但面臨退化性疾病,「看病」本身仍是困難的,目前科技是用於提升照護品質,但資訊科技與生物科技正在改變醫療本體,下一步包括重新定義年齡與老化,開發防老介入新藥物都將有可能,但他也指出:「人工智慧不會取代醫師,人性的需求面仍是重要的。」

台大智活中心副主任、土木系教授陳俊杉也強調,智慧科技的居住空間或許是提升高齡照護的方法之一,學界針對高齡者的照護需求,轉化為具體檢核項目,例如地面是否有15公分內的高低差或是雜物,是否在易潮濕或坡道處設置防滑處理等,但除了生理、健康管理輔助,陳俊杉也強調應考慮高齡者的心理層面,下一代設計要做到的是將設備低調融入住宅空間或家具,讓長輩進行日常活動時,自然地記錄各種數據而不會有被監控的感覺。

台大土木系教授兼副教務長康仕仲針對智齡科技跨領域人才培育議題,指出現在的高齡照護,需要的是醫療、社工、科技等跨領域的「新品種人才」,且需要產官學的共同合作。徐業良則指出,台灣現階段科技應用為主題的系所、研究中心數量仍少,且「需求和產品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助行器,不被使用的比例非常高,如何讓科技產品在功能之外也被需要,是產官學的共同課題。

長照兩主力 外籍看護和社區安老

面對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行政院推動長照2.0計畫,希望從居家到社區,建立起扶老的服務體系,行政院祕書長卓榮泰19日出席遠東集團高齡政策白皮書發表會時也強調,長照在法律、預算外,白皮書中探討的行動方案尤為重要,足以「創服務之進步」。

擔任《長照需求下的外籍看護勞動權益》白皮書召集人,台大社工系教授王麗容指出,台灣現階段有1/3的照顧人力來自外勞,因此由更人性化的角度對待外籍看護,也才能相對得到更人性化的服務品質。台北大學社工系教授陳芬苓比較日本、芬蘭及台灣的外籍看護工治理政策,可看到日本是採取「社會融合」政策,未將外籍看護視為「客工」,而是給予專業技術、語言訓練及成為公民的機會。

芬蘭是甚早發展居家服務的國家,訓練本國一批半專業人員提供居家照護,台灣固然有基於社會現實所發展的外籍看護工政策,但仍需注意這些外籍看護平均工時10.2小時,每日連續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且不乏24小時待命的情況並且普遍缺乏休假,導致心理壓力較大的問題。

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所長陳端容則提出發展社區投資經營學的可能性,有趣的是從台灣年輕學子的問卷調查中可發現,年輕人不願成家或生子,但老年願意接受外籍看護照顧的比例卻是0%,陳端容指出,若靠家人在未來已行不通,或許以社區作為在地安老單位,讓鄰居看到對方的需求也是自己的需求,願意幫助彼此預備老化,或許是「不可能拜託孩子輩生小孩、或是增加外勞人數的情況下」可以滿足高齡者照護的模式與思考方向。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