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東集團暨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董事長徐旭東先生
遠東集團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於今(13)日盛大舉辦「第23屆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共表揚27位傑出科學家。有庠科技獎自2002年開始舉辦至今,累積頒發522個獎項,總獎金逾新台幣2億2千萬元,對於激發科學研究人員之士氣,引領未來技術發展方向,成效卓著。
遠東集團為了紀念創辦人徐有庠先生的創新精神與公益心志,於2001年向國科會申請設立「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並以「科技與創新」為基金會宗旨,長期舉辦各項科研推廣活動,致力於獎勵卓越學者、扶植青年人才,並促進產學交流與國際合作。其中「有庠科技獎」自2002年設立以來,著重於獎勵奈米、資通訊、光電、生技醫藥、綠色科技與人工智慧等六大新興關鍵領域,引領社會大眾關注台灣的科研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
第23屆有庠科技獎得獎名錄
有庠科技獎舉辦23年來,已累積頒發522個獎項,總獎金逾新台幣2億2千萬元。基金會期望透過實際獎勵,支持台灣科研學者勇往直前,探索科技未知的前沿。且為確保獎項公正,基金會每年邀請各領域重量級學者擔任評審,其中包含中研院院士、大學校長與研究機構首長等,經過小組會議、外部專家審查等重重關卡,歷時半年才選出各獎項得主。在長期努力下,有庠科技獎已獲得各界高度肯定,成為台灣科研界的重要指標榮譽。歷屆得獎人的研究成果,不僅開拓新的學術領域,更實質助益產業發展,提升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地位。
本屆典禮頒發「有庠科技講座」、「有庠科技論文獎」、「有庠元智講座」與「有庠傑出教授獎」等四個獎項,共有27位得獎人。其中最高榮譽「有庠科技講座」的每位得獎人可獲得新臺幣150萬元獎金,五位得獎人包括國立清華大學賴志煌教授(奈米科技類)、國立臺灣大學陳良基教授(資通訊科技類)、國立中央大學孫慶成教授(光電科技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邱士華教授(生技醫藥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許泰文教授(綠色科技類),他們的學術成就與貢獻,贏得評審委員會一致肯定。
科技創新與全球挑戰
近年全球局勢劇變,地緣政治與關稅政策使各國產業面臨挑戰。台灣的製造與研發體系必須更加靈活,透過技術升級與價值鏈延伸,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勝出。在此情勢下,科技創新不再只是學術討論的題材,而是國家與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策略。
此外,從綠色製程到循環經濟,減碳與資源再利用已成全球產業的趨勢,企業與科研的結合更顯重要。遠東集團關係企業亦持續投入資源,積極響應。遠東新世紀作為綠色聚酯材料的領導者,具備深厚的循環經濟能量,透過聚酯產業垂直整合與跨領域合作優勢,將廢棄物再製為高品質再生產品,成為全球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亞洲水泥則是水泥產業的永續先鋒,推動涵蓋製程、能源、產品與治理的多面向減碳策略,例如將廢棄物轉化為替代原料,降低碳排並節省成本;同時開發低碳與負碳材料,引領產業邁向淨零,讓亞洲水泥成為同業中唯一每年穩定達成SBTi減碳承諾的企業。
科技必須與時俱進,才能符合時代需求;創新更能開拓新價值與新選擇。遠東集團與徐有庠基金會將持續推動新興科技議題,並促進政府、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台灣的科技發展。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