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課程並非一次性,而是需要持續優化與進階。由三重高中國中部師生共創的創意教案「我們的三重奏2.0版──空軍三重一村在地課程行動方案」,正是延續2019年的教學,藉由探究全台首座眷村文化保留園區──空軍三重一村,把在地的台灣特色文化傳遞給日本友人,讓在地全球化的目標得以實踐。

呼應SDGs目標,共同思考文化永續力

回顧2019年,新北市政府提出了「新北市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檢視報告」 (VLR),是全球繼美國紐約市之後,第一個公佈自願性地方永續發展報告的台灣城市。「身為新北在地的學校,我們在學校特色課程建構上,也充分融入國際教育。」三重高中公民科吳怡慧老師指出,「同時呼應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1項的永續城市,探討如何建構具包容、 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帶孩子回頭反思文化永續力。」

 

在螺旋式的課程設計與實踐中,結合了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資源,以及邀請空軍三重一村末代村長加入,讓學生有機會與文化工作者面對面,共同學習並參與口述歷史的建立,最終達成「讓在地關懷變成學生的日常、讓國際連結作為學生的經常」的精采。

 

「除了讓學生理解眷村文化的歷史意義、 保存目的與永續發展,更探究全球化浪潮下,在地全球化的文化意涵,還結合數位科技進行人我互動,大打破區域與疆界的限制。」吳怡慧老師分享學習目標。

 

探究島嶼的集體記憶,與眷村人物面對面

課程一開始,就透過「島嶼的集體記憶」單元,開啟公民科與國文科的協同教學。吳怡慧老師提到,「在1.0版的課程中,關於阿公阿媽的島嶼記憶,我們著重在長輩個人生命史的回顧,今年則聚焦在長輩對於鄉土的情懷,並邀請他們談談台灣歷史上曾經有的省籍情結如果影響當時人們的生活。」除了邀請專業記者入班分享實務採訪工作經驗,更根據去年的訪談經驗,分組請學生重新擬定訪談題目、共同討論訪談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並加以演練。

 

小組間也以Google meet工具進行採訪討論,並在實地訪談後將採訪結果分析歸納,透過雲端共編小組報告PPT。吳怡慧老師說:「我們也與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合作,接受北藝大攝影團隊入校拍攝課程成果,讓學生練習面對鏡頭做心得發表。」

 

第二單元則是「眷村人物面對面」,以想像中的「我們三重人」進行探究,讓學生從網路、媒體中直視「三重人」的形象,並找出三重的新亮點,藉此重新營造三重在地特色。「其實三重並不是文化沙漠,我們擁有全台第一個眷村文化保留園區。」吳怡慧老師分享三立新聞頻道所拍攝的「記憶中的竹籬笆」空軍三重一村採訪影片,以及閱讀《臺灣一村:空軍三重一村保存 12 年記事》文本,引導學生思考:身為一個三重居民,你覺得成立園區有甚麼樣的目的或意義?如果我是眷村居民會希望保留什麼?園區的閒置空間還可以怎樣規劃?

 

在進行眷村人物訪談的田野調查時,大家決定邀請光輝里里長、我們三重人臉書版主、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眷村第二代以及三重區立委參選人,到學校接受採訪,並由學生負責接待、提問及記錄。學生們也嘗試學習用手機、Ipad 整理訪談資訊,運用Google classroom觀摩各組間的訪談結果,並用Pages編輯軟體製作成一篇圖文並列的完整報導,展現學習成果。

 

結合美術和英語,讓三重一村走出去

緊接著第三單元的「三重一村走出去」課程,是由美術科與國文科跨科統整,鼓勵學生翻閱報紙,觀察視覺排版等相關事宜,請學生想一想「如果你是報社,會如何呈現三重一村的報導?」在觀察與思考後,進行手繪報創作,引導學生製作圖文並茂的作品。

 

「口述歷史我參與」的單元,則是先邀請空軍三重一村末代村長王繼新與文化工作者曾美珍蒞臨學校,與教師群共備口述歷史訪談課程,並徵求學生在深具意義的光復節參與口述歷史活動,藉此引發眷村第一代與第二代居民對自我眷村生活的珍視與談論。除了文化工作者邀請三重高中國中部教師分享,如何在課程中帶領學生進行一村在地文化的歷史回憶之旅,三重高中國中部的學生也展示並介紹眷村手繪報,並分享創作歷程的心得,與居民展開交流。

 

隨著「越在地越國際」單元的展開,英文科也加入學習的行列,讓英文成為幫助學生們與日本學校的同學交流的工具。由於三重高中國中部歷年來都有學長姊展開台日視訊交流學習,因此特別請學生們充分準備,討論如何向日本師生介紹眷村歷史文化與展示當年的童玩,也讓學生以英文簡單分享空軍三重一村眷村文化保留運動的歷程,也請日方師生對台灣學生發表的內容與表現給予回饋。此外,還有自己來做Culture box的活動,讓學生準備與郵寄國際包裹,練習自行完成郵包書寫、郵資與地址的查詢等動作,豐富學習體驗。

 

讓學生成為教室的主人,愛鄉愛土不只是口號

一路走來,三重高中國中部的教師團隊早已習慣透過跨域的教師社群共備課程,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三重在地的孩子有許多處於經濟與文化不利的處境,他們沒有足夠的經濟資本去開拓視野、走進世界,這時候學校有責任扮演關鍵角色。」吳怡慧老師和教師團隊期許自己能「做學生的望遠鏡」,幫助累積他們的文化資本。而一系列的課程進行下來,老師們發現許多學生原本在許多科目上表現像「教室的客人」,卻在這堂課中成為「教室的主人」。

 

滿腔熱情投入,讓愛鄉愛土不再只是口號。國文科李芳儀老師也分享,「從學生的回饋中可以發現,透過實地接觸和觀察,歷史對於他們不再遙遠陌生,族群之間也更能夠同情共感。」配合課程的進行,教授訪問技巧、報導寫作,以及資訊科技的相關知識,和生活情境相結合,學生即學即用,學習更有動力。

 

「開啟三重高中與一村的初衷很簡單,因為生活在三重的孩子們對於自己的在地文化如此的陌生不熟悉,身為老師的我們想帶給孩子們更深入了解並保留這段珍貴的歷史記憶。」英文科賴亞伶老師則笑說,一群人一起累很幸福。

 

空軍三重一村村長王繼新也笑說:「如果我有資格打分數,我會給老師與同學們滿滿的100分!讚啦!」學生們也紛紛分享他們的參與心得,有人說:「之前我們與一村進行了許多特色課程,包括手繪報、市集、採訪當地遊客等,很感謝政府願意將這麼美好的眷村風情保存下來,讓我們能深入了解。」

 

無獨有偶,文化工作者曾美珍也在這場透過學生與原眷民自然產生碰撞的對談交流中,有所感悟。她說:「除了喚醒村民曾經歷過樸實單純、人味濃厚的生活時光外,也讓身處在科技便利時代裡的學生,能藉此了解早期眷村因生活克難就地取材的智慧,一面反思而珍惜今日的和平幸福與豐沛資源。」這場跨時代、跨領域的交流,是一村村民與學生共同譜出的生命故事,讓眷村文化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因為教師社群的合作,讓寶貴的教學經驗持續累積與複製,為教學現場注入豐沛的能量。「現在,我們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我們的三重奏3.0版』了。」吳怡慧老師分享,教師團隊們在過去1.0版與2.0的經驗上,未來更將賦予學生積極的公民主體性,朝向眷村文化永續力的方向,持續探究社區與眷村的連結,積極關切眷村文化保留園區的經營方向並進行公民參與,讓學習持續進化,展現在地美好與國際連結。

 

影片網址:我們的三重奏 2.0 https://youtu.be/0xoAUHcVPY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l_j3oU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