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報導莊旻靜

「農食遊場域」辦展 把廢料變寶物

image
屏東縣政府承接歷史脈絡,將過去台糖屏東紙漿廠重新打造成為「農工循環基地」。(林和生翻攝)

產業升級、永續經營,是每座城市發展重要脈絡,近年來積極營造品牌形象的屏東縣政府,將台糖屏東紙漿廠結合農工科技,新闢「農工循環基地」,除為老建築重新賦予新生命,也成為地方建構創新循環經濟的新地標。

 屏縣府城鄉發展處長李怡德表示,將於7月22日開幕營運的「農工循環基地」,將鏈結工研院及在地產官學研能量,以農工循環技術為主軸,輔導在地業者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群聚、行銷在地優質農特產品,建構農工創新循環經濟推動場域。

 除在場域定位上承先啟後,在企業識別系統設計也別具巧思。李怡德說明,基地取名「CIRCULAR HUB」,以封閉線條勾勒出紙飛機,表達循環重生起飛的意象;暗藏「P」字即代表「Pingtung」,將扮演整合創新平台角色,結合跨領域研發能量,進行廢棄資材再加值與循環應用技術整合。

 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是農業大縣,農產質量俱佳,縣府也十分努力,多方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此次新闢場域便是聚焦農工技術加值在地產業升級轉型,打造友善環境並帶動地方品牌新價值,更提供包括媒合技術與資源、產業媒合、場域空間租借等服務。

 提升農工附加價值
 潘孟安說,場域建立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打破農業與工業間的藩籬,讓工業技術進入農業,讓農工技術加值循環經濟,提升農業附加價值,鏈結地方產業,帶動地方創生。

 而開幕在即的農食遊場域,首波主打特展即是循環經濟概念的廢料轉生研發技術。李怡德說,所謂廢料指的是農產品經初步加工後的剩餘物,例如果皮、果渣,甚至是藥渣等,這些下腳料過去經常被視為廢棄物,除需特別處理外,清運成本也很可觀。

 但在循環經濟概念加入工業技術後,這些「你不要的廢物」卻成為「我眼中的寶物」,如屏東永大食品每年產出6000噸檸檬皮渣,清運費高達數百萬元,經過工業技術轉化製成的檸檬益生菌青貯動物飼料,每噸價值可達到3萬元,年產值高達1.8億元。

 此外,在製作過程中產出的皮渣醋液,可作為檸檬樹病蟲害防治資材,降低農民對傳統藥劑的使用依賴,對環境更加友善。其他包括以高效率萃取、微生物轉化等技術產出的純露、精油與果膠,還能夠應用在個人清潔與化妝品等。

 未來農食遊場域除針對農工技術媒合外,也朝採購及加工媒合,規畫行銷在地特色產品、深度旅遊與體驗活動等多面向服務,努力擴大動能,讓屏東超農力不僅開創,更要超越想像。

農工循環基地群聚創新力量
選址台糖縣民公園有意義

20190721・報導林和生

image
由屏東縣政府打造的「農工循環基地」,將鏈結工研院及在地產官學研能量,建構農工創新循環經濟推動場域。(林和生翻攝)

 位於台糖縣民公園內,即將開幕的「農工循環基地」,是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團隊攜手合作,以「循環經濟」為核心,建構的農工技術創新推動場域,不僅創造屏東特色地標,更形塑大屏東農特產、多元文化體驗及休閒旅遊重要匯集地。

 屏縣府城鄉發展處長李怡德指出,選址於台糖縣民公園有其特殊意義,此處前身是台糖屏東紙漿廠舊址,自1977年建廠以來,已走過42個年頭。當初設立主要是將製糖剩餘的蔗渣製作紙漿,是台灣早期工業資源循環利用代表之一。

 但隨著糖業、紙業生產在90年代逐步沒落,且在產業轉型與環保意識抬頭,製程中會產生廢水與廢氣的紙漿廠,順應時代趨勢,於1994年4月正式關廠走入歷史。

 屏東縣長潘孟安說,縣府為讓縣民有更多綠地遊憩,2017年以「阿猴一九○九綠水園區」為名,將紙漿廠周邊規畫為台糖縣民公園,揉合屏東歷史紋理、台糖產業文化脈絡與殺蛇溪生態環境等多元面向,透過空間活化再利用等方式,引入大型鞦韆等遊具,成為屏東首座大型共融式遊戲場。

 2018年屏縣府成功爭取到中央「城鄉特色產業園區補助計畫」,邀請工研院團隊一同打造「屏東食遊體驗暨農工整合創新場域」,李怡德表示,場域設立目的是希望將屏東優質的農產品結合食品加工及生技廠商,提升整體經濟效益與優勢,鏈結產、學、研的技術與資源,設立農工跨領域整合平台。

 未來會以B2B的方式,透過工研院與在地學術機構的技術合作,形成地方產業鏈創造群聚創新力量,也期許未來屏東能成為全國食農資源循環產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