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葉國新(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創辦人)

 近十幾年來收藏熱潮湧現,尤其在2003年後,富人資金移往藝術市場,藝術品需求大幅成長,價格屢創新高,逐漸成為重要資產配置的一環,2017年傅抱石《琵琶行》約以新台幣8億元成交,比2010年高出3倍;2020年常玉《八尾金魚》拍出約6億元,為2013年之3倍。

熱錢湧入 引發市場亂象
 然而高買氣中卻夾雜亂象,今年初相繼爆出2幅張大千名畫遭盜賣,《壽石靈芝》原贈與前監委陳翰珍,風格簡筆寫意寓意吉祥,經拍賣公司渠道,流入不知情藏家手中;而《春山雲瀑》為潑彩作品,30年前於黃君璧家中失竊,最後拍場因黃氏親屬提告而「撤拍」。隨藝術品價值攀升,贗品買賣糾紛、詐騙及新型態作偽方式產生,已引起相關司法單位重視。

鑑真偽 判優劣 定價值
 東西方大師作品深受國內外藏家喜愛,筆者亦常受託鑑賞各大師作品,例如傅抱石、張大千、趙無極、吳冠中等畫作,而這些藏家如何了解藝術品真偽及市場價值呢?筆者著作《墨海春秋》則有系統地深入歸納多位大師落款和書風演變,及不同創作題材和風格嬗變,資料完備且具科學邏輯性,因此鑑別大師作品真偽已非難事。

 而「考證」亦是另一項重要工作,畫作中的鑑藏印、作者題跋、上款人等,不只是研究相關文獻著錄的重要線索,並可還原藝術品收藏脈絡,深入了解或還原其「價值」。

 筆者再次與讀者分享─藝術收藏五字箴言:「真、精、新、稀、書」,即真跡、精品、品項好、稀有,以及有文獻著錄記載。

市場增溫 遠景錢景皆看好
 因疫情,2020上半年多場拍賣會延期或停辦,但下半年,各大拍賣公司卻交出亮眼成績,藝術市場持續增溫。筆者在此奉勸讀者,購置藝術品前須嚴格自我評估,合理分配金額,避免造成財務壓力;並做好功課莫燥進,找尋信譽高的交易平台,請專家代為把關,避免誤入不肖業者陷阱。畢竟連明代大藏家項元汴都請文徵明「掌眼」其藏品;好的鑑定師或顧問如同偵探,解剖藝術品內涵,並理出合適的「市場價格區間」,協助藝術同好,做出最佳投資決定。
(本文作者為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創辦人葉國新)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