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二屆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啟動儀式」28日於凱達飯店舉行,旺旺中時也宣告基於媒體的職責,要讓房市回歸正軌。圖為富冠地產執行總監田大全(左起)、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中國時報行銷業務部總經理王儒哲、中國時報行銷業務部執行副總經理蔡水星、新北市地政士公會理事長潘惠燦、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等人與會。(陳信翰攝)

    「2023第二屆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啟動儀式」28日在台北市凱達飯店舉行,包括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等產官學界房產專家皆到場參加,大家將手放在啟動球上象徵正式啟動,盼未來房地產市場穩定,繼續扮演台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昨日啟動儀式由中國時報行銷業務部總經理王儒哲主持,到場貴賓包括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富冠地產執行總監田大全、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新北市地政士公會理事長潘惠燦、中華不動產仲裁協會仲裁人莊孟翰、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樂居科技創辦人李奕農等產官學界房產專家。

 王儒哲致詞時指出,今年全台度過特別一年,有疫情的最高峰也迎來解封,股市與房市同樣如此,在這艱困的年代,旺旺中時基於媒體的職責,會把投資客惡意炒房全部消弭於無形,讓房地產市場回歸正軌,這也是舉辦金牌獎的初衷,謹代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祝福大家。

 針對近期房市趨勢,陳勝宏直言,台灣經濟景氣已經陷入藍燈中,如今政府還在追殺房地產,《平均地權條例》傷害很大,尤其預售屋不能換約完全違反自由經濟,賺錢扣稅就好為什麼要禁止移轉呢?砲轟「奇怪的政府做奇怪的政策,簡直比共產黨還共產黨」。

 至於私法人交易變許可制,政府根本沒有人力處理,又該如何推動都更危老重建,乾脆把獎勵取消算了,他呼籲政府應該懸崖勒馬、退回相關修法,不要只會一味高喊居住正義卻不檢視政策問題,否則恐引發經濟崩盤,令人遺憾。

 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不動產估價師張義權指出,許多中小型建商面臨資金斷鏈、無法如期完工困境,將引爆一連串爛尾樓問題,建議政府成立不動產相關部門並設立專法管理,輔導房地產業有秩序發展並穩定成長,而非看到暴漲就打、暴跌就救,現在推動《平均地權條例》可說是棒打落水狗,恐將造成經濟崩盤與社會一連串問題,盼政府能縮手。

 至於跌幅預測,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若以預售契約不交屋的合約來推算,最大忍受跌幅大約是取得價10%,主因為違約須賠15%,10%為扣除服務費後最大忍耐範圍,如果買方殺太狠,有困難的賣方乾脆退給建商直接止損,想要看到房市血流成河沒那麼簡單。


「2023第二屆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正式宣告啟動,眾多產官學專家到場共襄盛舉,聚焦房市趨勢及相關政策。(陳信翰攝)

房市轉買方巿場 自住客進場好時機/葉思含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昨日舉辦「2023第二屆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啟動儀式」,邀請全台不動產界產官學專家參與,一同針對近期市場發表看法,專家一致認為《平均地權條例》重拳打房,房市轉空、趨勢向下,是自住客進場議價好時機。

 綜觀2023年房市狀況,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認為,各項打房政策無鬆綁跡象,部分建商已從送贈品、建商貸、鬆動不二價等掙扎方案,轉為直接降價救量能,已購戶要轉手也會壓縮預期獲利、同步調整價位,房市價量下墜已成2023年定局。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指出,房市從今年第3季開始轉折,由於通膨議題尚未解除,有意買房的購屋族應密切觀察全球總體經濟走勢,若出現衰退恐引發台灣房市一連串效應,建議民眾可持續看房、擴大議價空間,待房價下修時伺機進場。

 樂居科技創辦人李奕農也建議可觀察央行動作,若持續升息循環,對未來經濟狀況判斷並未走空,市場將呈現量縮價穩;若轉為降息循環,代表經濟轉差、多頭正式結束,房價就可能鬆動,進入空頭循環。

 針對給予購屋族的建議,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透露,今年整體房市買氣不振,六都皆明顯衰退,尤以台南、高雄衰退幅度最大,可預見兔年房市會從今年的賣方市場逐漸轉為買方市場,建議有購屋、換屋需求者,可多撥些時間到市場上覓屋,也可大膽出價、議價,說不定就能找到物美價美的理想房屋。

 591房屋交易網新聞公關組長畢務潔也提醒,部分推案量過高的地區要留意賣壓出籠,建議自住客以自己熟悉的區域下手,過去幾年因房市熱價格上漲,參考區域行情時勿輕易只聽取一方說法,多家比較且考量自身負擔範圍,才能避免升息環境下面臨斷頭。

 至於何時該進場,房產專家何世昌認為,若預售屋禁止轉售,部份需求將轉進成屋市場,而新成屋供給量嚴重不足,建商恐將調漲價格,未來市場趨勢將轉由成屋帶動預售屋,2024年就會看到翻揚的曙光。另外,碳費即將開徵、升息循環可能轉為降息,恐將推升房價彈升,所以2023年若房價出現修正,將是購屋族進場好時機。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