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20:06    中國時報/臺北報導

中醫藥大師雲集,共同為台灣中醫藥未來發展把脈。

立法委員林為洲國會辦公室、立法委員徐志榮國會辦公室以及《雲報》於12月21日共同主辦「中醫藥座談會」,就中醫藥的政策支持、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針對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所需的政策與執行方針,提出建設性意見。

座談會由林為洲委員、徐志榮委員辦公室特助丁旗源以及《雲報》發行人金麗萍共同主持,與會者包括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以及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張永勳、臺北醫學大學王靜瓊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謝伯舟、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陳仲豪、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馬逸才、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台灣中藥經貿文化協會理事長葉甘霖、臺灣中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如麟、臺灣中藥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監事王郁傑、科達製藥副總經理簡美英及勸奉堂製藥副總經理蔡岱源等產官學研意見領袖,共同為中醫藥未來發展獻策。

黃金舜提及,台灣中藥產業目前面臨著規模持續減少的壓力,數量從一萬五千家銳減,未來可能僅剩下四千家,中藥產業正面臨著一場充滿挑戰與機遇的轉變。會中,對於開放非處方用藥的討論,以及如何平衡商業化與中醫辨證論治之間的關係,成為產業與專家學者熱切關注的焦點。

馬逸才則指出,台灣的中藥產業呈現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就中藥製劑而言,其發展迅速,市場前景良好;然而,中藥材的生意卻一直處於疲軟狀態,即便中藥製劑在品質上有完善的異常物質標準和檢驗機制,但隨著開放成藥的趨勢,與中醫的辯證論治不相符合,可能導致民眾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進而歸咎於中醫師和中藥商的品質問題,這點值得省思。

另外,在商業化的趨勢下,「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一再地被提及,促進產業的持續發展,政府、中醫師、藥商以及相關專家學者需要共同合作,找到開放非處方用藥與中醫辨證論治之間的平衡點,才能為產業創造更多發展機遇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