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團隊與日本醫院合作研究發現,病人失能久了認知功能也會下降,而失智症患者記憶力若不好,也會連帶影響到行動能力,並領先全球將其定名為「身智衰退症」。圖為台北榮總外觀。(本報資料照片)

台日合作 研究6年 領先全球定名
    隨著我國步入超高齡社會,失智、失能問題也將日益嚴重。過去認為,失智、失能2疾病為各自獨立型態,但北榮團隊與日本醫院合作研究發現,病人失能久了認知功能也會下降,而失智症患者記憶力若不好,也會連帶影響行動能力,並領先全球將其定名為「身智衰退症」,且經進一步社區監測發現,有10%至20%老年人確診「身智衰退症」,若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改善病徵、延緩老化,是這次研究的最大貢獻。

失智失能 相互影響
 國內高齡醫學專家、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率領的研究團隊,近期獲「國際老年病學和老年醫學協會」邀請,發表全球首篇以「身智衰退症」為主題的研究論文,近期更登上權威期刊《營養,健康與衰老雜誌》。

 陳亮恭表示,失智、失能的相關研究,過去多為獨立運作,鮮少研究將兩者一併納入,但北榮團隊觀察到,失智、失能這兩件事從來不是獨立發生,而是互相影響的,病人一旦失能久了,認知功能也會跟著下降,而失智症患者記憶力如果不好,也會連帶影響到自身的行動能力,因此才有了後來的身智衰退症研究。

腦部組織 早期萎縮
 北榮團隊與日本醫院合作,由台灣招收1200名50至70歲間的中老年人,日本招收3000多名65歲以上長者,觀察5、6年後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檢測大腦變化,經交叉比對後發現,身智衰退症患者的小腦、海馬迴、杏仁核等腦部組織,都已出現早期萎縮。

 陳亮恭說,研究發現最年輕罹患身智衰退症的才50多歲,雖然電腦斷層還看不出腦組織衰退,但卻已出現走路慢、身體沒力、語言退化等早期病徵,若能藉此從社區中找出更多高危險族群,及早發現並接受介入性治療,不但能夠改善病徵,也有助於延緩老化。

走路慢 記性差 罹病前兆


許庭榕表示,透過數獨、桌遊等遊戲可訓練長輩的邏輯思考與反應,對延緩腦部萎縮,預防失智症有不俗效果。(許庭榕提供/陳人齊台北傳真)

 北榮團隊研究發現國內社區約有10%至20%的高齡長者罹患「身智衰退症」,但根據研究顯示,身智衰退症不僅好發於65歲以上長輩,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有發現年僅50多歲的中年人確診,若民眾自覺走路過慢、獨立生活能力衰退,或記憶力變差,就要當心身智衰退症找上門,建議及早接受檢查。

 陳亮恭指出,身智衰退症病患有高機率會演變為失智症,然而罹患失智症後,也會提高失能風險。根據目前研究統計,身智衰退症的症狀包含走路速度過慢,當每秒步行速度小於1公尺,就可能罹病,此外處理金錢、交通等繁瑣事務能力下降,也是重要的確診指標。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職能治療師許庭榕表示,他曾讓長輩自行安排一趟長途旅行內容,藉此增強自我認知能力,或透過數獨、桌遊等方式訓練邏輯思考與反應,都起到不錯效果。經訓練過的長輩,無論用MMSE、MoCA量表測驗,成績都有所提升,而身智衰退症、輕微認知障礙者多能增加1至2分,而失智症患者透過長期訓練,也能維持住病情不惡化。

 「進步1分對身智衰退症、輕微認知障礙者來說就是很好的現象,代表有恢復正常認知功能的可能」,許庭榕提醒,有40%的危險因子可控,包含聽力受損、腦部損傷、血壓控制不當、飲酒、肥胖、抽菸、憂鬱等,都是生活上可多加注意的部分,建議民眾定期檢查自身健康狀況,才能避免失智症找上門。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