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1・李怡芸/台北報導
在中信新銳美術獎頒獎典禮上,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後排中)、榮獲第3名的藝術家孫知行(後排左二)及評審代表、優選作品得獎者一同合影留念。(姚志平攝)

為力挺台灣藝壇新秀,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創辦「中信新銳美術獎」,以「共生之所」為主題,中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期許作為年輕藝術家的圓夢推手,讓新生代創意被更多人看見,本屆經複選後的16件參展作品中,有八成出自90後藝術家之手,最年輕的參展者僅23歲,馮寄台熱切期許這些「潛力股」,讓台灣藝術圈更加精采。

405件參賽 僅選出第三名

 作為中信新銳美術獎元年,獎項初試啼聲就收到405件參賽作品,評審團之一的台北教育大學教授黃海鳴指出,經過好幾回合激烈討論,選出27件進行複選,最終忍痛僅選出16件參展,並做出第一、二名從缺的決定。馮寄台認為首屆已設下了高期待與高標準,未來將吸引更多優秀的新銳藝術家接受挑戰。

 以「共生之所」為主題,黃海鳴表示此議題既是當代迫切的普世價值,也有很大的擴延性,卻是個「雖簡單卻很難」的主題,「可以很表面說家人、居住,但也可以很深入很複雜談環境,消失的東西,若不是平常就有關注這個議題的創作者,很難在短時間內把意念傳達清楚。」也因此在高標準的期待下,本屆僅給出第三名,由孫知行的黑白影像作品《最好的地方OOtopia》獲獎。

數學變故事 催生最好的地方

 《最好的地方OOtopia》由「改車青少年、西部」、「蛞蝓、階梯、警衛」看似不相關,天馬行空的想像情境,結合了數學的計算,孫知行表示,自己的作品都像是小小的故事或散文,希望去詮釋我們的社會與環境,又因為父親是數學老師,又是畫圖高手,曾希望把數學結合繪畫,於是自己此次便嘗試把數學變成故事,表現「共生之所」這個主題,他認為看似矛盾的故事、數學、流動的時間、定格等元素並置在一起,實則想凸顯生活環境中快、慢並存的時間感。

 評委之一的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王俊傑則指出,當代藝術在台灣的發展有目共睹,官方固然已辦了不少獎項,但民間辦獎的意義不同,「當民間有意識地推動、培育藝術,代表整體國力是有希望的,不會是官方一廂情願推動。」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