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許文貞/專訪
image
醫師作家陳映瞳在新作《看見陽光燦爛的自己》中,希望藉寫作,讓更多人正向思考與生活。(郭吉銓攝)

高敏感和內向,過去不被認為是「正面」的人格特質,但對醫師作家陳映瞳而言,正是因為善於觀察旁人,記得那些日常人與人相處時留下的痕跡,讓她覺察關係中的善意與惡意,也看見年輕世代面對人生的困頓和徬徨。

自己如瓦器 歷練是寶貝
 「我知道怎麼醫好人身上的病,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人喜歡自己。所以我想透過寫作,努力讓自己和世界都變得更好。」

 在新書《看見陽光燦爛的自己》,陳映瞳以平易近人的文筆和清晰的思路,分享她觀察到人際相處的小故事,「特別是看見年輕一輩的學生和醫療人員,注重智識,卻不一定知道如何與人相處。藉由這些故事,我想讓他們看見有更多方法,提醒我們,在成為醫師之前,要先成為一個好人。」

 陳映瞳本名陳偉勵,是台大醫院的眼科醫師,

笑起來眼睛彎得瞇瞇的,聆聽別人說話的神情認真專注。在醫院的工作之外,面對醫界後輩、教會團契的年輕朋友,她更是一位擅長傾聽、適時給予必要意見的溫暖前輩,「身為醫師,我們幫助病患接納自己身體的疾病,與疾病共處。我也希望幫助更多人,接納自己的身心,成為更好的樣子。」

隨時要充電 興趣很多元
 陳映瞳表示,對她而言,教會是一個能夠坦承面對自己的地方,「聖經裡有這樣的說法:『把寶貝放在瓦器中』。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瓦器,我的際遇、與人的相處,則像是一個個的寶貝。所以並非我本身就是寶貝,而是因為有這些放在我這個瓦器的寶貝,我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陳映瞳曾獲台北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台灣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等獎項,「對我來說,醫師身分和作家的身分是絕配!」她笑說,醫院待久了,看到的醫界故事很多,「不曉得以後有沒有機會也來寫一個『白色巨塔』?應該也會很精彩。」

 除了醫院的研究、工作和寫作,陳映瞳還養了8隻鸚鵡,也規定自己要時時充電,像是每天晚上計時半小時看電影、紀錄片,或是閱讀名人傳記,甚至也學起了大提琴。她也喜歡騎單車等戶外休閒活動,「工作太忙碌,真的要強迫自己動一動,接觸醫院以外的世界!」

祟拜比爾蓋茲 回饋社會
image
醫師作家陳映瞳在新作《看見陽光燦爛的自己》。(道聲出版社提供)

 醫師作家陳映瞳不只有一支好筆,還有想要回饋社會的心,「我很喜歡名人傳記故事,像是微軟的比爾蓋茲,在紀錄片《蓋茲之道:疑難解法》中,談到他成立基金會,想解決世界的問題。他擁有資源,然後將資源用來回饋社會,解決問題,挑戰自我的極限,我非常嚮往。」

 陳映瞳表示,很多人覺得醫師是人生勝利組,但她並非不勞而獲,「我知道自己擁有資源,但我也是非常努力的人。因此我希望像這些挑戰極限的人一樣,挑戰自己,然後回饋社會。」

 陳映瞳笑說,她有一個挑戰自己極限的計畫,「我希望能結合『醫學、人文和勵志』,帶給社會正面的力量,這本《看見陽光燦爛的自己》是第一步。」她組織其他喜歡畫畫、寫作等擁有不同才能的醫療同行,成立「呆呆好文創」,「另一方面也是讓平常忙於工作的大家,有一起圓夢的機會。」

 陳映瞳也將與書中插圖的繪者、眼科醫師謝旻瑾出席12月7日晚上6點半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的新書發表會。平時喜歡收聽「得到」這類有聲知識頻道的陳映瞳,更靈機一動,為了這本書創作3首歌,「現代人生活都很忙碌,不一定會看書,但總是有一點時間可以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