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20:25    中國時報/臺北報導

跨域開發新能源載具減碳ESG商機,五大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台灣綠能協會李泰安理事長(左起)、台灣電池協會楊敏聰理事長、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陳建斌常務理事、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施振榮榮譽會長(見證人)、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王其國理事長、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林若蓁執行長代表簽署。

由於淨零排放要跨域合作方能實現,並讓新能源應用成為台灣產業發展的新助力,因此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wIoTA)結合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THFCP)、台灣電池協會(TBA)及台灣綠能協會(ge)五大協會,11月22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並在台北市電腦公會(TCA)協助下,共同辦理「展望台灣新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深入探討台灣產業發展新能源跨域應用商機,迎接ESG減碳未來趨勢。

TwIoTA理事長王其國表示,面對全球2050淨零排放趨勢,產業透過能源轉型符合ESG與綠色供應鏈規範,並降低碳關稅影響,已成為全球各行各業面臨的重大挑戰,更是台灣科技產業未來商機。發展新能源與再生能源已成國際共識,包含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深層地熱、生質能、氫能等,都是淨零排放綠色能源選項,如何讓新能源技術與產業應用/需求相結合,不僅能提升廠商營運能源韌性,並將帶來可觀商機。此外,為降低交通運輸碳排量,各國政府透過新能源載具導入策略,並透過各類措施與技術減少碳排,不僅成為各國重要產業政策,更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TwIoTA協會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半導體各種零組件,到上游的軟體硬體,下游的終端市場,都有所著墨,希望能與各界合作,往新能源方向努力,因為新能源是全世界發展的重要方向。舉例來說,協會近年來協助執行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再生能源電力系統自動化相關核心標準調和與草案研擬」計畫,對於包括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氫能等在內的再生能源併網之供電可靠度、自動化監控調度及保護能力等,有所貢獻。另外一個實例是,由於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因此協會在2017年,就與大陸通標協簽訂兩岸車聯網標準制定合作備忘錄,帶領台灣廠商前進大陸市場;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在2023年6月提出「車能路雲」融合發展,更是首度將新能源汽車納入車聯網標準體系當中,因此協會將持續帶領廠商拓展大陸新能源車商機。

TADA常務理事陳建斌表示,TADA協會是由力晶集團黃崇仁總裁所推動,希望台灣資通訊產業整合相關力量,與電動車、自駕車相關產業相結合,進入台灣下一個兆元行業。以今年新車銷售來看,新能源車已經提升到將近20%市場占有率,中國大陸今年更是每銷售三輛新車,其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預估到2040年,有60~70%的車子會是新能源車,所以成長力道是相當巨大的,希望能透過跨協會、跨聯盟的合作,讓台灣資通訊產業,未來可以在新能源車與自駕車產業占有一席之地。陳建斌也提到,TADA協會在COMPUTEX 2023,邀集了力積電、和碩、公信電子等廠商籌組汽車科技主題館,展示台灣在電動車與自駕車的方案,獲得國際買家一致好評,吸引到多家全球汽車集團與Tier 1供應商至主題館參觀與商談,因此COMPUTEX 2024也將持續籌組主題館參展,歡迎大家共同參與。

 
「展望台灣新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與會嘉賓合影。

THFCP執行長林若蓁表示,過去十多年,都在進行氫能燃料電池與淨零排放應用研究,並且串聯三電系統與產業鏈。2050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目標,台灣是2030年要公用大客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要新售小客車全面電動化,若以目前政策情境,還是無法達到交通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目前在聯盟裡面,已經有超過70家燃料電池上中下游廠商,產業鏈已經存在,而且都是國產企業,因此希望透過簽署MOU的方式,跟相關產業協會進行合作,甚至未來可以提供交通部門淨零排放解決方案。

TBA理事長楊敏聰表示,不少台灣廠商對於中國大陸電動車快速發展非常感興趣,以2013年就在大陸協助電動車三電發展的經驗來看,在政策面上,大陸是非常有執行力,台灣比較弱的地方,就是政策面的制定比較沒有一貫性。以電動巴士為例,台灣有不少業者已經在政策補助下購入電動巴士,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充電,顯示出有些政策需要有跨領域、跨部會的考量才會比較完整。李泰安指出,台灣未來在新能源產業的機會是水平整合。大陸廠商擅長的是一條龍,所有的一切都是做大宗量產的動作,壓低價格,做垂直性的整合,但垂直性整合的結果,不代表每一個零組件都很強。台灣廠商擅長的是水平整合,如果能透過跨領域的整合,台灣可以在很多領域上的關鍵零組件上具有優勢,如此一來,就能夠讓技術來自台灣、生產來自台灣、設計來自台灣,讓台灣廠商在新能源產業上有發揮空間。更希望台灣的民間力量可以整合起來,配合林若蓁理事長的研究機構,可以提供更好、更具體、整合性更高的產業建言,讓政府可以有更好更完整的產業推動政策。

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榮譽會長施振榮表示,未來台灣有機會由「能源進口國」轉型成為「能源技術出口並在當地生產」。相信在台灣的科技基礎與能量上,只要長期持續投入累積,要從能源進口國轉型成為「能源技術出口並在當地生產」,五年的時間可以看到雛形,十年的時間可以初具規模,二十年的時間就能成為能源技術輸出大國,但累積台灣在新能源領域的新核心能力,需要很長的時間持續投入才可以看到成果。此外,巿場是創新的龍頭,亞洲未來將是世界最大的巿場,只不過需要時間,台灣也要利用時間來累積新核心能力,短則五年,長則一、二十年才能看到初步成果,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在國際巿場取得領先的地位。

淨零排放與ESG規範是台灣產業出口必須面對的課題,已有不少台灣業者率先投入新能源技術及應用領域開發。在台北市電腦公會協助下五大協會同時合作辦理「展望台灣新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探討新能源商業應用可行商機。論壇邀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洪于展分析師、有量科技柯玨宇副技術長、格斯科技張忠傑董事長、彩碤新能源陳玲君副總經理、中興電工機械陳建豪策略長、創揚科技李泰安總經理等多位新能源專家,分享氫能x鋰電池x儲能實作案例,不僅為企業尋找符合ESG規範與運作情境的最佳解決方案,更為台灣產業探索在新能源應用領域中,台灣科技廠商未來技術開發方向與跨業合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