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8日 04:11 中國時報 洪安怡╱台北報導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原民會提供)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原住民族委員會所做的「原住民族語言使用狀況及能力」調查,原住民16族語中,卑南語、賽夏語、撒奇萊雅語、噶瑪蘭語、邵語、拉阿魯哇語、卡那卡那富語等語屬瀕危語言,為搶救瀕危族語,原民會首推師徒制,給予師傅每月3萬5千元、徒弟每月3萬元薪資,期望鼓勵更多人參與瀕危族語學習。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表示,繼4月11日頒布「原住民族語言推廣人員設置補助計畫」後,為搶救原住民族瀕危語言,昨(17)日續依《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第7條規定,頒布「原住民族瀕危語言復振計畫」。

計畫內容參酌美國在奧勒崗等洲及英國在威爾斯等母語流失嚴重地區實施的師徒制學習方式,推動國內首創「師徒制」族語學習,先聘請各瀕危語別具族語能力者擔任族語「傳承師傅」,採一對一或一對二方式,與「學習徒弟」進行每日8小時,每周5天,每月160小時的長時間族語學習。

原民會指出,全職的「傳承師傅」及「學習徒弟」必須放棄其他的工作,完全投入語言的傳承與學習,且給予「傳承師傅」每月3萬5000元,「學習徒弟」每月3萬元的薪資,期望能為瀕危語言盡快培育出一批流利說族語者,並承擔起傳承的責任。

夷將‧拔路兒表示,計畫內容除推動師徒制外,另依各瀕危語言現狀及族語傳承活力資源等,透過專家學者進行輔導,有系統建置及保存語文資料,並推動族語學習家庭、教會族語學習班、族語學習營、族語聚會所等工作,為各瀕危語言找到停損點。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