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永續教育的最佳可能」微笑台灣創意教案應用導讀研習會實施計畫-台中場

台中市教育局高中職科李珍玲科長(右四)與講者群及來賓合影!


「找到永續教育的最佳可能」,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藉由9月25日創意教案研習會的兩件教案工作坊專題分享,現身說法,印證只要教育工作者將SDGs永續發展目標帶入課程,與日常、在地、環境場域結合,就能實踐並展現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上,讓孩子成為世界公民。


 SDGs融入教案一起推動,形塑核心價值觀  台灣更好
微笑台灣創意教案應用導讀研習會實施計畫台中場在台中市立光明國中舉辦,雖然是假日,活動卻吸引滿額70名熱情投入教育的國中小老師們專程來到現場參與,主辦單位台中市教育局李真玲科長致詞表示很感動,大家把SDGs融入教案一起推動,一定能夠成功並且讓學生成為世界公民;地主光明國中校長胡金枝致歡迎詞說,光明是台中市今年唯一榮獲教育部頒發國際教育獎的學校,SDGs2.0課程提升了國際學校的升級認證,有賴校長和師生們同心協力才能達陣,以此為在場校長、老師們打氣。


大會承辦單位《天下》雜誌指出,台灣有許多值得驕傲、鼓舞的故事,值得傳授給孩子們,一代接一代,認識腳下這片土地的故事,因為與世界接軌的動力,源自家鄉,讓孩子勇敢走向國際,需要教師先觸發學生對土地的認同,如何讓台灣變得更好,是未來每個人的價值所在,而永續也不只是環保議題,與我們生活的經濟、社會和健康等各層面都有連結,當我們教會孩子面對未來世界的各種挑戰,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發揮影響力,成為對世界更有貢獻的公民,同時也就做到了為在地國際永續教學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天下》自2015年開始推出微笑台灣創意教案應用導讀研習會實施計畫,鼓勵教師運用在地資源,從在地化、認識台灣著手,把SDGs理念融入教育,編寫在地國際化的教案,現在更要邁向國際,尋求永續發展的價值,今年的教案徵選於10月底前截止報名,以兩件得獎教案為例,不論是像台中市立大坑國小的文心蘭主題,深入在地化、跨界議題,或像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高雄市大同國小的跨校跨域合作模式,個人或組隊,相信好的教案都能造就下一代的核心價值。


從周遭食農教育、反空污做起,在生活裡就可以推動
大會邀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林沛新SDGs專題演講「人人都可參與推動永續目標發展」,他強調,把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融入教學課程,就能找到應用和延續的最佳可能,例如推動食農教育、反空污,師生親子在生活裡就可以推動,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林新沛條理分明地敘述,永續發展不只可發生在教學現場,樣貎很多元,從基本需求丶尊嚴的生活、避免一代不如一代三個層面開始,基本需求包括陽光丶空氣丶水,比如聯合國要求的目標是乾淨的水要在全球各個地方落實,有尊嚴的生活例如勞工應該擁有安心工作的環境,如果收入微薄也沒有辦法脫離貧窮。


永續發展的支柱是環境丶社會丶經濟,也可以說是生活、生產丶生態,台灣地方政府和企業逐漸推動CSR企業丶社會丶責任,有些企業也已經在做ESG環境丶社會丶治理的永續發展項目,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從2016年開始實施,希望2030年能夠驗收成果,雖然全球氣候降溫行動丶減少排碳等等議題很可能在2030年沒有辦法達到,但只要我們開始做就能給予下一代比較好的生活環境。


老師花10分鐘講解SDGs永續目標,孩子的未來不一樣
林新沛分享:學校可以做些什麼?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學校可以推動的項目包含SDG1消除貧窮子項目當中的捐助扶貧等等,SDG2終止飢餓子項目中的食農教育等等,SDG3良好健康與社會福祉子項目當中的營造健康運動的環境、公民環境運動等等,比如高雄文府國小因附近水泥廠的空污嚴重,影響學生健康與學習,老師帶著學生實測調查空污數據,聯合居民向媒體披露、向業者施壓,終於使政府修法加強水泥廠的空污規範,是力行的範例。


還有子項可列舉供大家參考的包括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子項防範網路霸凌等暴力,SDG12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子項綠色消費團購、SDG13氣候行動子項的安裝太陽能板發電,而SDG3良好健康、SDG17夥伴關係也都與學校相關;至於師生個人能做什麼?他建議的項目是SDG12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譬如節省3C產品的耗電耗能。


現場老師熱烈提問,前兩位獲得贈閱《天下》雜誌一年免費,有老師憂心3C讓孩子成長後將提早老化,林新沛提醒家長們不要把手機、平版電腦丟給孩子代替教育和相處;另有老師詢問怎樣行動具體化、在課程裡結合SDGs目標,林新沛回答,若不能花時間、心力去安排課程,可以彈性地把子項目的議題融入既有課程進度中,好比地理課,老師可花10分鐘多加講解飢餓地圖,引導學生關懷飢餓國家的人民,把愛心轉換為行動。


雙城交流教案,疫情下導入科技教具激發想像
研習會透過專題演講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利用工作坊分享並交流教育工作者們的創新教學,幫助國中小教師跳脫舊有框架,回應新課綱精神,激發學生對學習與未來的無限想像。


「不管大黑框、小黑框都是我探索世界的任意門」,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學習怎樣辦到與SDGs連結?榮獲2020年微笑台灣創意教案、玉山銀行最佳創意獎的跨校合作經典教案,由台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羅佳羚、高雄市大同國小教師鄭鈿樺長期同心協力合作,展現傑出成果,與另一組優秀團隊大坑國小都先在大會會場專題分享,然後分別在兩個不同教室裡進行專題討論、交流。


羅佳羚報告大黑框黑板、小黑框手機都能當成教具,2015年起合作,第一年以地方創生為主題,帶學生拜訪中區的創生團隊,2017年中區傳家寶主題實訪老街的老手工藝保存,2018年實地感受台中的東協廣場,2019年走進百年歷史的第二市場,2020年體會從節慶飲食到都市里山精神,2021年瞭解裡的社會企業,這期間也走踏高雄旗津的沒落漁港、旗山香蕉產地等等,讓學生在兩個舊城裡拓寬視野,這麼做是希望深化學生對生長土地的依戀,而非在考試、升學、深造之後,人才流失到其他國家,不再回到故鄉。


這些年來最大的困難就是新冠肺炎的衝擊,迫使老師必須線上授課,還不容易整班帶出去到台中、高雄進行雙城體驗交流,但只要善用科技工具,並非不能克服,因而先找好讀本與素材,透過google art等等媒體也能做到探索全世界的博物館,加上導入AR、線上視訊等多元學習作法,可強化學習的優勢,延續連續5年以上的跨域合作提高國際視野,關注在地發展,宛如進入時光機得以閱讀城市、歷史與地景,針對創新議題及行動方案加以探究、實作,幫助學生思考與實踐,發現他們真的已經養成走出教室、深入社區、積極解決自己的疑或與周遭人們的問題,甚至藉由寫作遊戲程式強化職人記憶習題,實地挑魚、煮魚,向老一輩探索青草文化,達成豐富課程帶來的交流、行動、共享共利,正如鄭鈿樺所說:「課程是載體,小朋友才是反思與分享的主角!」


文心蘭與SDGs奇遇,探索與實踐放不放棄
大坑國小趙秋英校長、賴足免主任分享的教案是「漫談文心蘭與SDGs的奇遇記」,賴足免專題主講介紹教案源起與始末,3年前發現大坑特產文心蘭就在學校周邊的生活環境中,隨處可見,於是採用混成式的SDGs-PBL思考模型帶領學生,PBL教學法以訓練學生的能力為主,非常適合教育部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中的「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規劃、組織與實踐」、「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教師只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學生就像鑽石閃閃發光。


種花涉及到農民施灑農藥、化肥議題,她舉出,先陳述現象與現況,再探究問題、驅動問題獲得解決的選項,接著行動實踐,達到交流反思,在這過程中,學生認知到農藥傷害土地與人們身體,農民負責任生產、民眾負責任地消費,可雙雙增進知識、態度與技能。


賴足免點出,在潛移默化的教案「大坑蘭心夢.愛ACTION行動」教學推進中,學生對文心蘭產生感情,就認投入各項實作與反饋中,涵蓋文心蘭特色主題的積木、桌遊、製作海報宣傳友善種植、藝術創作、插花、搭配茶道奉茶活動、展覽,學生甚至聯合寫信給台中市長盧秀燕並致贈市長一束文心蘭,請市長從公部門角度行銷推廣文心蘭登上國際市場舞台,最後師生攀登谷關七雄、合歡山北峰,展開送愛到偏鄉的公益行動,學生是最大的受益人,對於形塑人格、價值觀和學習互動能力都有極大的助益。


趙秋英校長分享實際作法給參加工作坊的老師們:「先模仿,再創新,注入新元素的教學法,學生很熱愛。」學生幫忙魚丸伯義賣後捐錢做公益,從不敢開口促銷到終於付諸行動,自己已突破人際之間溝通交流的障礙,她下結語:「我們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重視引導、探索、課程設計,我們的學生跨域、跨界、跨出心障,也將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