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團在全台共有13座青年活動中心和一個山莊,其中最早設立的金山青年活動中心,於620日下午舉行感恩及降旗儀式,正式宣布結束營運。活動由救國團楊朝祥召集人、葛永光主任及金山青年活動中心主任委員白珮茹議員共同主持,出席者包括救國團翁宏文副主任及總團部各處主管、金青中心指導委員與歷任總幹事、救國團金山區團委會幹部及義工參加。葛永光主任向過去政府與社會大眾對金青中心的支持表示感謝,並承諾不改初衷會繼續奉獻,救國團雖然據理力爭,卻仍抵擋不了這波政治打壓,金山中心的熄燈,代表的是臺灣公益與教育價值的式微,也把臺灣集體青春記憶的地基一舉掏空。

 
(圖/救國團提供)

金青中心是中華民國青年服務的里程碑

    救國團官方臉書在512日發布金山青年活動中心結束營運訊息,隨即引發社會關注,許多民眾紛紛在網路留言,表達震驚和不捨,其中多數曾經在金山中心參加過各類救國團營隊,或曾在金青參加過校外教學、畢業旅行或聯誼活動,更有人表示當時就是在那兒認識後來的另一半進而共組家庭。

    黨產會於107年認定救國團為國民黨附隨組織並凍結資產,111年認定救國團現有財產中的61筆土地建物與16.3億為不當取得財產並要求移轉為國有,最高行政法院在今年1月駁回救國團聲請停止執行黨產會的行政處份,全案確定,其中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土地為新北市政府所有,17棟建物所有權轉移為國產署,救國團考量要支付市府土地和國產署建物雙重租金,難以負擔的情形下,不得已提早結束營運。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自民國49年起開始啟建,一期工程於51年完成,525月海濱浴場開放,同年7月全部設施正式營運,後因露營空間供不應求,於是另建光復樓於67年啟用,整個中心佔地14公頃(加上海濱浴場計28公頃),土地屬新北市政府所有,地上建物原為救國團所有,為救國團所有青年活動中心面積最大、啟用最早的一個,也是許多民眾大學迎新、露營、校外教學必訪選擇。金山海水浴場105年之前由金青中心協助管理,中心內還有溫泉設施,加上鄰近的獅頭山公園、水尾漁港、雙燭台等景區,以及金山老街、魚路古道等,讓在此舉辦的營隊活動內容更加多元有趣。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的建立,不僅是中華民國青年服務的里程碑,更是全世界的創舉。按照內政部於民國88年及104年的公函內容,說明救國團創立初期,正值國家建設起步,青年缺乏活動場所,為了配合政府青年輔導政策,方於政府的協助下得以租賃使用公有土地,興建青年活動中心、山莊及學苑等青年活動場所,低價提供青年良好的教育環境與休閒服務。早期政府指示救國團辦理戰鬥營等戶外營隊,救國團只能協商使用軍方或學校場地,後來救國團主任蔣經國先生認為,青年人的培育乃是國家最重要的工作,唯有設立適合且專屬青年人活動的場所,才能提供整潔、舒適、安全,又能符合活動需求與效益的服務,果然後來世界各國紛紛前來救國團取經及仿效。

 

金青中心的經典活動與建築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位於北海岸風景線精華中點,依山傍水,活動全盛時期,每逢假日或大型活動,中心內百餘輛遊覽車停好停滿,溜冰場和海水浴場萬頭鑽動,營火場與露營場更是熱鬧非凡,歷年來除了是學校辦理戶外教學、公民訓練、畢業旅行的極佳選擇,也舉辦過許多經典營隊,如「金山野營隊」、「金山水上活動隊」、「僑生金山育樂營」、「歲寒三友研習會」、「大專社團負責人研習會」等。馬英九前總統於民國54年就讀高一時,首次參加救國團在金青的「金山水上活動營」,期間不但學會了游泳,也體驗了蛙人操及滑沙活動。歷來參與過「歲寒三友研習會」、「大專社團負責人研習會」的名人包括郁慕明、簡又新、王志剛、胡志強、陳定南、許信良、劉墉、鈕則勳、夏韻芬、吳思華、何飛鵬、趙守博、黃俊英等,為國培育不少菁英。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內有許多歷史建築,及遊客必到拍照打卡的經典場景,像是中心內的松濤小屋曾為蔣公行館。外型猶如碉堡的主建築光復樓,為「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設計建造,據說早期許多電影在此取景。光復樓前廣場的長牆上,一面為萬馬奔騰浮雕,另一面為仿岳飛「還我河山」墨寶浮雕,有著滿滿的時代氛圍。此外原名金山廳的懷生廳,為當年紀念駕駛U2飛機殉職的空軍烈士陳懷生中校,由時任救國團主任蔣經國先生命名,並於民國53年親自主持剪綵。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陪伴了好幾代青年人成長,也忠實記錄了臺灣的發展。

 

金青中心熄燈是國家社會和青年的損失

    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的設立點,大多選擇在海濱或山巔荒涼偏僻的地方,目的在於讓年輕人有機會認識寶島臺灣的自然美景,進而開闊胸襟並陶冶身心,而當活動帶來一批又一批學生,附近也聚集越來越多居民和商家,於是帶動了當地的觀光、經濟和就業。此外,配合近年來政府重視地方創生,救國團各青年活動中心也結合當地的生態資源及自然人文特色風貌,搭配各縣市政府及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透過生態保育、園遊會、音樂會等方式,推廣地方創生活動,深化遊客與在地居民的土地認同感,並豐富青年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價值。

    救國團許多青年活動中心的建物建蔽率其實是非常低的,除了提供青年膳、宿、場地服務的建築外,其它多為不具產值且無法利用的空地、林木和海灘,救國團卻以極少的人力,善盡管理維護的責任。就以金青為例,中心的建物只佔總面積的百分之2.8105年政府收回救國團對金山海水浴場的管理權後,由於缺乏管理,原本綿延數百公尺美麗乾淨的金黃沙灘,頓時變成到處佈滿垃圾與漂流物的恐怖荒地,近年也不時發生遺憾的溺水意外。

    事實上,過去幾年,政府將救國團的團委會、學苑及青年活動中心等收回之後,土地和建物不是荒廢及成為蚊子館,就是轉交企業財團開發。例如桃園復興青年活動中心的霞雲探索教育基地,106年由桃園市政府收回後,不但屢屢發生電線竊案,並且令許多當地居民失業,青年也少了一處活動教育基地。救國團臺北、臺中、臺南幾個學苑,原為低價提供偏遠清寒學生異地求學宿舍,把救國團趕走之後,便轉手交給財團開發或轉租飯店集團,弱勢學生再也無法找到便宜又安全的落腳之處。民國105年底,高雄市政府因議員「賤租國有土地」質詢,即決定收回澄清湖青年活動中心,並宣示要打造成青年藝文中心及綠濕地等用途,救國團當時除將八千六百多坪的土地歸還給高市府,還附送部分棉被、物品做公益,被高雄市財政局稱讚為「好房客」,轉眼7年過去,內部的房舍仍然堆滿廢棄物品,原本優美的露營與住宿休閒場所迄今荒廢,實在可惜。

    救國團經營活動中心有超過60年經驗,是各級學校學生團體校外活動廉價又適宜的活動場所,金青中心退場之後,不只在有形上,學生少了一處適合舉辦教育訓練、校外旅行、烤肉露營、戶外營隊等活動的好場所,無形上,也導致青年人學習與身心健康等教育資源的減少、生態保育的倒退、社會服務的減少,及對觀光和就業的影響等,對國家和社會大眾而言,都有很大的損失。

 

雖然說再見但承諾一定會再見

    感謝過去政府與社會大眾的支持,讓金青中心能夠在風雨當中,仍然抬頭挺胸走過光榮服務的60個年頭。近年救國團積極轉型為「以公益為主的服務型社會企業」,儘管持續遭受打壓,但救國團不改其志,除了持續擴大公益能量,增強服務力道,也扮演一個「跨黨派、跨族群、跨宗教、跨階級」全民團體的角色,對社會從事全面性的服務。

    近年來救國團積極與社會連結,成為一個與社會「相關的」(relevant)公益團體,舉凡社會重大事件,救國團都基於「人飢己飢 人溺己溺」的精神挺身而出,例如1091月新冠疫情爆發,救國團秉持「支持政府、服務社會、協助學校、關懷學生」的立場,各青年活動中心率先配合防疫工作,2月份復興青年活動中心提供北區大專院校做為學生居家檢疫場所,3月份新北市政府與救國團商借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協助新北市民返國居家檢疫,同月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接受臺北市政府的徵召,成為全國第一所「安心檢疫所」,隔年5月社區疫情爆發,劍潭中心再轉為國內首座收容確診病人的「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歷經近一千個日子漫長抗疫歲月,劍潭中心終於在去年年底,正式解除防疫專責旅館任務。救國團的青年活動中心就像一列列的火車,70年來承載著許多人的理想,將無數青年送往成功之路。而救國團就像變形金剛,只要是對國家社會及青年有益的事,不管是多麼艱困的任務,救國團的同仁和義工伙伴都會全力達成。

    今天,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雖然要向大家說聲再見,但救國團要在此承諾,我們的服務必定會和大家再見。再次感謝所有疼惜、愛護、想念金青中心的朋友,以及所有曾經在這個地方奉獻心力,滴下汗水與淚水的同仁、義工和服務員,由於大家的奉獻和投入,使得救國團的工作更有意義和價值,而各位的故事和成就,不但是救國團永恆的驕傲,也將激勵更多的年輕人,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