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餘10日舉辦「永豐餘學院」成立大會暨永續循環科技高峰會,由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主講「醣經濟的文藝復興」。(永豐餘提供)

    面對全球氣候和環境變遷,走過近百年歷史的永豐餘企業宣布成立「永豐餘學院」;永豐餘學院秉持著低碳、低耗能、去石化三大目標,由永豐餘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出任院長、永豐餘投控永續長黃鯤雄擔綱執行長,並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學術機構和產業組成諮詢委員會,以「醣經濟」為核心,盼結合產官學研界資源,打造共榮共好的平台,攜手為永續環境努力。

以醣經濟為核心發展
 為延緩全球暖化,各國喊出「2050淨零碳排放」目標,更試圖找出再生能源新契機。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指出,自從石化產業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就被產業引導,改變了我們的生命價值,「為何不重新設計一個零排放的模式?」再生能源的背後代表著不再去思考如何處理廢棄物,而是從根本減少廢棄物產生,由生活方式決定生產目的。

 何壽川指出,石化產業排碳是事實,但並非指責石化業者,不能忽略石化產業創造出龐大的經濟效益,這些成功的經驗是值得學習的;現在應該走向新的再生能源,如果大家都齊心往「醣」的方向發展,就會看到百花齊放。

結合產官學研界資源
 中央研究院院士翁啟惠表示,關於醣分子的科學技術一直在進行,但未來若要投入工業化、產業化,最大的困難在於經濟效益要能夠媲美石化工業,才能取代我們已經熟悉了上百年的石化工業,必須透過政策鼓勵和平台互動,讓年輕學子願意投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永豐餘成立至今將近百年,何壽川認為,任何一個事業體可以做很久,必定是與時俱進,持續有導入新的技術和產品,他並以國內蓬勃發展的IC產業為例,從各自作業演變成今天的生態鏈,未來醣經濟若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完整的生態鏈。永豐餘學院將結合產官學研界資源,積極扮演促成的角色,不僅放眼台灣,更期望走向全世界。


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中)、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右)10日出席永續循環科技高峰會,中研院院士翁啟惠視訊與會,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左)擔任引言人。(永豐餘提供)

再生能源醣分子 可望取代石化業原料
 永豐餘10日舉辦「永豐餘學院」成立大會暨永續循環科技高峰會,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以「醣經濟的文藝復興」為題分享指出,永豐餘以農業起家、造紙奠定基礎,並致力於能源、材料和數位領域的研發與創新,「纖維」和「澱粉」是造紙的重要元素,兩者從結構來看都是「醣」,造紙過程中,從種植經濟森林、製漿造紙到餘料再利用,追本溯源其實都和醣有關,永豐餘早已踏入「醣」的世界。

 昨日在永續循環科技高峰會中,也邀請到享譽全球的醣科學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翁啟惠分享「醣科學的進展」。翁啟惠說,「醣分子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當太陽光照射植物會行光合作用,產生能量讓二氧化碳和水轉換成葡萄糖和氧氣,葡萄糖是單醣,可以組合成纖維素、澱粉等多醣,這些醣分子經由光合作用而來,被消耗燃燒後又回到醣,是可以快速再生循環的豐富資源。

 全球暖化現象日益嚴重,翁啟惠指出,石化工業將來的發展必須要有替代的新能源,這個新能源必須可以再生、再循環。過去醣分子大多應用在醫學領域,但隨著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醣分子走向材料研發越來越受重視,更有報告指出,到了2040年,醣分子有可能取代目前的石化工業原料。

 今年11月剛落幕的COP26氣候會議,以「Wood for Good」為主題,說明樹林在對抗氣候變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樹木是天然的碳捕捉和碳儲存媒介,永續的林業及木製產品,在大量的種樹過程中可增加碳儲存。

 何壽川說,木頭中的纖維素是造紙原料,裡面的醣可以固碳,因此紙就是固碳的載體,藉由有機化學的改質,纖維素可以成為食衣住行中的各式材料,並且可回收再利用,是替代石化材料的不二之選。

(中國時報)